close
【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先天因素:先天性跗骨黏合、韌帶鬆弛、肌肉張力太低,或來自遺傳。

後天因素:

1.在孩童時期足弓缺少刺激,腳部的肌肉、韌帶缺乏鍛鍊,力量不足,造成足弓發育不良。幼童太早穿鞋,或者長期穿著不合適或不正確的鞋子也容易造成扁平足。

2.後天性的成人扁平足是指足弓原本正常但是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次發性足底足弓消失,這些因素包括後脛肌腱功能失調、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足關節炎、骨折、神經肌肉不平衡或腫瘤等造成,其中以後脛肌腱功能失調為最常見,它是後脛肌腱本身退化或斷裂造成足弓逐漸消失。或長時間站立、搬抬重物、過度的舉重和跳遠,及外傷、發炎、神經麻痺等,也都會造成足部生物力學異常,而形成扁平足症狀。







【扁平足相關症狀】



1. 兒童時期:扁平足的小朋友多半沒有症狀,只是會出現足弓塌陷、走路容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疲勞、腳跟外翻、走路內八或外八、鞋跟內側比外側磨損快等。

2.青少年期: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發生。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遽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同時因為足弓塌陷,易造成腳底的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使足部產生疲勞感。足部韌帶的過份拉扯,經常會發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蹠痛、小腿痛及膝蓋疼痛等併發症。另外不對稱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容易導致長短腳,因而造成骨盆不正,更會進一步惡化成為脊椎側彎。扁平足除了多會附帶患有腳踝及步姿的毛病,還容易造成足部有不正常的內旋動作,站立時感覺到身體的重量集中在雙腳的內側部位,腳後跟的跟骨往外傾斜等,同時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現象,而造成外翻足。

3.成年及中老年時期:足弓原本正常但是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足弓消失,在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足部內側曾受傷或手術等族群中比例較高。患者開始時在足踝內側疼痛、腫脹,尤其活動時明顯疼痛、無力,然後慢慢足弓開始消失,無法從事一些先前的運動。







【扁平足的分類】



柔軟性扁平足:絕大部份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內側縱弓塌陷,而懸空不負重時,腳弓又會重現,此屬於柔軟性扁平足。

堅硬性扁平足:有些腳本身具有先天性異常,如跗骨黏合,或一些神經肌肉毛病,如腦性麻痺等,不管站立或懸空均呈扁平,屬於堅硬性扁平足。







【如何避免扁平足發生】



1. 在幼兒發育成長階段,應該多給予鍛鍊足部肌肉、韌帶的機會。平時盡量減少穿鞋的時間,讓幼兒在家多打赤腳,如能光著腳ㄚ子在草地或砂石地上玩耍更好。

2.多做跑、跳的動作,如跳彈跳床、跳繩、跳房子等彈跳的遊戲。使肌肉和韌帶得到適度刺激,才可以使足弓得到良好的鍛鍊及發展。

3.避免體重過重或做過份承重的工作。穿著合適的鞋子,最好選擇有功能性的專業矯正鞋弓墊,以支撐足弓將不正確的足部骨骼排列回歸正確位置,預防勝於治療。







【如何治療改善】



1.觀察:二歲以前觀察即可,大多數幼兒生理性扁平足會自然恢復。

2.穿矯正足弓墊或矯正鞋:兩歲至八歲是足弓的發育期,也是治療扁平足的黃金期。兩歲以後的兒童如果有扁平足的情況應儘早給專業的醫師評估,如屬中、重度的扁平足,尤其是踝關節有外翻變形或有腳痛症狀的小朋友,可用矯正足弓墊配合治療,誘導足弓的發育,提供適當的足弓支撐,減輕足部內側的壓力,使其足部回復到正常情況下生長。八到十歲以後,雖然腳部的關節已較成形但還是有良好的矯正空間,仍需使用矯正足弓墊,改善其異常的足部行走步態,避免進一步的傷害變形,降低及預防扁平足所帶來的腳部疾病。

3.物理治療:若是疼痛情況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藉由物理治療,或是藉由肌肉訓練、復健、運動治療,來改善疼痛的情況。

4.手術:若有嚴重的畸型或有結構性扁平足,可請教專業醫師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但手術重建後還是須要一雙專業矯正足弓墊,協助手術後足部骨骼維持在正確位置,為手術效果加分。

扁平足也是一種生理上的缺陷,就好像視力有問題,要配戴眼鏡,牙齒咬合不正,要做齒顎矯正,不要因初期的病徵沒有太大的影響,就掉以輕心。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避免往後源源不絕的相關病症的產生。給我們的雙腳多一點關心,為我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輕鬆愉快的走出歡樂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na792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